2025年7月27日 星期日

「叫人衝、自己鬆」的王國龍

 【20大行業薪酬醫生 | 律師 | 會計Big4 | 銀行I-bank畢業生 | 教師 | MT | AO EO | Marketing | 地產零售IT | 管理層 | PM/BA

領展行政總裁王國龍今年以來新聞多多,包括「肥上瘦下」大幅裁員後派發巨額股份給自己、近年股價下跌6成自己維持天價薪酬、關閉領展商場App等,在2019年領展資產淨值到達頂峰開始回落後,以及可供分派收入大幅放緩後,王國龍過去6個財政年度的總酬金依然高達4.5億元,連同之前9年的近4億元總酬金,擔任CEO期間的15年已經賺取8.5億港元,絕對是打工皇帝,趁明年年介65歲,索性在爭議聲中宣布明年6月底前退休。在某些「打工仔」角度,或許他是一個榜樣;在投資者角度,他卻更是一個惡魔。

領展CEO黃國龍歷年薪酬

財政年度底薪及其他福利短期獎勵長期獎勵總計酬金公司年度收入可供分派收入
24/251,030萬2,429萬3,583萬7,043萬 142億70億
23/241,036萬2,940萬3,833萬7,809萬 136億67億
22/231,038萬3,173萬3,583萬7,788萬 122億63億
21/221,033萬3,110萬3,583萬7,710萬 116億64億
20/211,033萬2,916萬3,583萬7,516萬 107億60億
19/201,037萬2,550萬3,583萬7,154萬 108億60億
18/191,037萬2,853萬3,953萬7,827萬 100億57億
17/18934萬5,450萬3,045萬9,413萬100億54億
16/17774萬1,812萬2,613萬5,199萬93億50億
15/16782萬1,442萬1,290萬3,498萬87億46億
14/15698萬1,220萬2,117萬4,035萬77億41億
13/14682萬887萬711萬2,280萬72億38億
12/13603萬812萬1,880萬3,295萬65億33億
11/12591萬532萬1,129萬2,251萬59億25億
10/11494萬414萬725萬1,633萬 53億21億

關於王國龍的薪酬,核心矛盾在於:他是一位「舊時代的英雄」,卻拿著一份在「新香港時代」顯得格外刺眼的薪酬。雖然由2010年至2025年期間,領展的總回報達到357%,遠超恆生指數的100%,但如果分開兩個時段睇,就知道為何他如此受人討厭。

坦白說,在2019年之前,市場上很少有人會質疑王國龍的「天價薪酬」,看看他在2010年繼任領展CEO後到2019年的成績

  • 股價由不足$20升到近$100
  • 可供分派收入總額年年增加,由24.6億升至59.6億
  • 公司收入由53.5億升至100億
  • 市值由550億升值近2200億

投資者眼中,他將領展從一個沉悶、被動的香港屋邨商場收租佬,變成了一頭充滿活力的、在亞洲甚至全球四處出擊的金融巨獸。那十年間,股東們享受著股價和股息雙雙飆升的盛宴,每年看著「可供分派收入」穩步增長,大家賺得盆滿缽滿,就算他每年賺幾千萬,幾年間年薪升了5倍,高薪也被視為「能者多得」的典範,是帶領大家致富的應有報酬,在2021年之前,領展是香港股市公認的「公用股」。領展的年度收入從約53億港元增長至超過135億港元。

共富貴 不能共患難

但問題是,時代變了。2019年後開始的風暴,包括疫情、加息、地緣政治、線上化——徹底改變了遊戲規則。領展雖然近5年的收入和可供分派收入依然有增長,但其資產淨值已經大幅降低(由2019年9月的$91跌至2025年3月的$63),導致股價從96港元的巔峰腰斬再腰斬至$40元以下,2023年更是在低位搞了個「五供一」集資,但自己在供股後竟然堅持「叫人衝、自己鬆」,當長期股東由高位賬面虧損超過一半時,王國龍的薪酬有增無減。

股東都在虧錢的時候,但自己的年薪依然繼續增加,高達七、八千萬時,這不再是個純粹的商業數字問題,而是一個關於「公平」和「與股東共患難」的問題,當然這些問題通常都不是前ibankers會在意的問題。我們不妨把他和其他香港頂級CEO的薪酬放在一起比較。

最高薪酬的本地上市公司CEO佔公司收入比例

排名公司CEO (財年)薪酬 (港元)公司收入 (港元)薪酬佔收入百分比
1友邦保險 (AIA)李源祥(2023)約 1.071億1,432億 0.075%
2滙豐控股 (HSBC)艾橋智 (2024)約 1.05億 5,142億0.020%
3香港交易所 (HKEX)Nicolas Aguzin (歐冠昇) (2023)8,677萬205億0.423%
4長和集團 霍建寧(2023)8,660萬2,761億0.031%
5領展房託 (Link REIT)王國龍 7,040萬136億0.518%
6香港中華煤氣黃偉儀 (2023)3,740萬570億0.066%
7長江實業 趙國雄(2023)3,733萬472億0.079%
8恒基兆業地產 林高演 (2023)3,235萬276億0.117%
9新鴻基地產 雷霆 (22/23)3,033萬715億0.042%

王國龍雖然是CEO和董事局成員,但其實也只是打工仔,不是老闆,但他近年的薪酬比很多地產商家族的後人還要高,他近年年薪高達7,000萬港元以上,在香港上市公司CEO中名列前茅,僅此於友邦保險的李源祥、匯豐的艾橋智和打工皇帝霍建寧,但要知道後三位CEO幫公司賺的收入是領展的10倍至30倍。

比較之下,王國龍的總薪酬佔領展收入超過 0.518% ,遠超其他CEO的比例,通常CEO佔公司的收入都是0.1%以下,恆基的林高演佔0.117%已經算是比較高, 這意味著,相對於公司為股東賺取的每一塊錢(收入),王國龍從中拿走的份額,比其他CEO高出5倍甚至更多!

比較接近王國龍的是前港交所歐冠昇,例如2023年的薪酬超過8,000萬,佔公司收入超過0.4%,不過他去年已經退任,新行政總裁陳翊庭薪酬大減70%,總計只有2,712萬,佔公司收入的0.12%,回到正常水平。

薪酬委員會

領展沒有大股東,由多個國際大型基金公司持有,缺乏大股東控制下,都難以控制王國龍的薪酬要求,反正班外國人覺得有個地頭蟲睇住盤生意,大家收到息就好。加上薪酬委會會裡面的幾位成員每年都有一百幾十萬收入,又沒有什麼實際工作要做,為何不投票繼續支持你。

近年為了討好股東,也不斷用極端手法減除成本,增加回報率,股價今年也回升超過3成:

  • 「肥上瘦下」:收入重新增長下,公司今年裁員5%(50至60人),包括多名部門主管,但同時宣佈會向一眾董事及員工提供市值超過兩億元的基金單位獎勵及有條件現金獎勵。
  • 關閉領展商場的「Link Up」App
  • 胡亂投資,導致近年多次資產減值導致虧損
  • 更改自己的KPI

就算他已經宣布明年6月30日退休,依然想著Cap到盡,近月更改高層長期獎勵績效機制,KPI由以往40%「絕對總回報」及60%「每基金單位分派」,改為40%「絕對總回報」、40%「相對總回報」及20%「碳排放強度減量」,哇!「碳排放強度減量」這個水分又高又沒有Benchmark的指標都可以做KPI,知道近年商場價格不斷下跌,未來要繼續做減值,「每基金單位分派」難以維持,索性KPI不再計算這個指標,改為採用「相對總回報」去計算。

20大行業薪酬醫生 | 律師 | 會計Big4 | 銀行I-bank畢業生 | 教師 | MT | AO EO | Marketing | 地產零售IT | 管理層 | PM/BA